反传于肺脏,发为寒,发当三日即死,这是疾病传行的一般次序。假如骤然爆发的病,就不必据这个相传的次序而治。有些病不依这个次序传变的,如忧、恐、悲、喜、怒情志之病,病邪就不能依照这个次序相传,因而使人生大病了。如因喜极伤心,心虚则肾气相乘;或因大怒,则肝气乘脾;或因悲伤,则肺气乘肝;或因惊恐,则肾气虚,脾气乘肾;或因大忧,则肺气内虚,心气乘肺。这是无志激动,使病邪不以次序传变的理。所以病虽有五,及其传化,就有五五二十五变。所谓传化,就是相乘的名称。
大骨弱,大瘦削,中气满,呼困难,呼困难,呼时振动,为期六个月就要死亡。见了真脏脉,就可以预知死日。中疼痛,牵引肩项,全发,脱破腘,真脏脉现,大骨弱,大瘦削,中气满,呼困难,十个月之内就要死亡。大骨弱,大瘦削,两肩下垂,骨髓内消,动作衰颓,真脏脉未现,为期一年死亡,若见到真脏脉,就可以预知死日。大骨弱,大瘦削,中气满,腹中痛,心中气郁不舒,肩项上俱,破腘脱,目眶下陷,真脏脉现,脱目不见人,立即死亡;如尚能见人,是未全脱,到了它所不声胜之时,便死亡了。如果正气暴虚,外邪陡然中人,仓卒获病,五脏气机闭,周脉不通,气不往来,譬如从堕下,或落淹溺一样,猝然的病变,就无法预测死期了。其脉息绝而不至,或动异常疾数,一呼脉来五、六至,虽然形不脱,真脏不见,仍然要死亡的。
肝脏之真脏脉至,中外劲急,如象在刀上一样的锋利,或如在琴弦上一样直,面显青白颜而不泽,毫枯焦乃死。肺脏的真脏脉至,大而空虚,好象羽着人肤一般地轻虚,面显白赤。颜而不泽,毫枯焦,就要死亡。肾脏的真脏脉至,搏手若索断,或如以指弹石一样实,面显黑黄颜而不泽,毫枯焦,就要死亡。脾脏的真脏脉至,弱无力,快慢不匀,面显黄青颜而不泽,毫枯焦,就要死亡。凡是见到五脏真脏脉,皆为不治的死侯。
黄帝:见到真脏脉象,就要死亡,是什么理?
岐伯:五脏的营养,都赖于胃腑谷之微,因此胃是五脏的本。故五脏之脏脉气,不能自行到达于手太寸,必须赖借胃气的敷布,才能达于手太。所以五脏之气能够在其所主之时,现于手太寸,就是有了胃气。如果邪气胜,必定使气衰。所以病气严重时,胃气就不能与五脏之气一起到达手太,而为某一脏真脏脉象单独现,真脏独见,是邪气胜而脏气伤,所以说是要死亡的。
黄帝:讲得对!
黄帝:大凡治病,必先诊察形盛衰,气之弱,之枯,脉之虚实,病之新久,然后及时治疗,不能错过时机。病人形七相称,是可治之症;面光鲜明,病亦易愈;脉搏与四时相适应,亦为可治;脉来弱而利,是有胃气的现象,病亦易治,必须抓时间,行治疗。形气不相称,此谓难治;面枯槁,没有光泽,病亦难愈;脉实而,病必加重;脉与四时相逆,为不可治。必须审察这四难治之证,清楚地告诉病家。
所谓脉与四时相逆,是见到肺脉,夏见到肾脉,秋见到心脉,冬见到脾脉,其脉皆悬绝无,或沉涩不起,这就叫逆四时。如五脏脉气不能随着时令表现于外,在夏的时令,反见沉涩的脉象,秋冬的时令,反见浮大的脉象,这也叫逆四时。
病脉宜洪大而反静;泻脉应小而反大;脱血脉应虚而反实;病在中而脉不实;病在外而脉反实。这些都是症脉相反,皆为难治。
黄帝:我听说据虚实的病情可以预决死生,希望告诉我其中理!
岐伯说:五实死,五虚亦死。
黄帝:请问什么叫五实、五虚?